2017-09-16 14:43:45
別名: 蓉城、錦城、芙蓉城、錦官城、天府之國
據史書記載,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(雙流)遷往成都,構筑城池;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,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。
成都歷史大事記
【開明王遷都成都】
公元前4世紀,古蜀國開明五世(一說九世)廢帝號稱王,遷都赤里(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帶),建立廟宇,成都首次成為都城。
【秦惠文王滅蜀】
公元前316年(周慎靚王五年,秦惠文王更元九年),蜀國內亂,蜀王派兵伐苴侯,苴侯求救于秦。秦惠文王派張儀、司馬錯伐蜀,古蜀國滅亡。
【張若筑成都城】
公元前311年(周赧王四年,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)十月,秦惠文王派兵平定蜀國叛亂后,蜀守張若仿咸陽建制興筑成都城,公元前310年(周赧王五年)九月完工。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,城曲縮如龜,成都因此又名"龜城"。
【文翁興學】
西漢景帝年間(前156~前141),廬江文翁任蜀郡太守時,提倡教育,派人至京師太學學習,學成歸來委以重任,并在成都城南修建石室學宮(在今成都石室中學),重獎品學兼優的學生,開蜀中官府辦學之先河。
【劉備成都稱帝】
東漢建安十九年(214),劉備領軍滅劉璋,自領益州牧。公元221年,劉備稱帝,定都成都,國號漢,史稱"蜀漢",與魏、吳成三國鼎立之勢。蜀漢于公元263年被魏攻滅。
【李特、李雄據成都】
西晉惠帝永寧元年(301)十月李特率眾攻占成都,建立農民政權。公元306年,其子李雄在成都稱帝,國號"大成"。公元338年其后繼者改國號"漢",史稱"成漢"。"成漢"政權至東晉穆帝永和三年(347)國亡。
【唐朝皇帝避居成都】
唐玄宗天寶十五年(756),因"安史之亂",玄宗入蜀避居成都。玄宗返長安后,唐朝政府升成都為"南京"。唐僖宗廣明元年(880),黃巢起義,僖宗避亂入蜀,在成都居住3年。
【浣花夫人衛成都】
唐代宗大歷三年(768),瀘州兵馬使楊子琳趁成都尹、劍南西川節度使崔寧奉詔入朝之機,乘虛突襲成都。崔寧之妾任氏(人稱浣花夫人)出家財募眾數千人,自帥以擊之,楊子琳敗走,成都得保。任氏護衛成都有功,朝廷封她為冀國夫人。成都人奉她為守護女神,后在成都西部浣花溪畔興建了浣花夫人祠。
【芙蓉花開成都城】
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賞名花,偏愛芙蓉,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墻上遍植芙蓉樹,并派專人護理。后人繼承此俗,遍地栽植芙蓉樹,每到秋季,芙蓉花開,滿城錦繡,花香四溢,成都因此得名"芙蓉城"。芙蓉現為成都市市花。
【三范修史】
三范指北宋學者范鎮、范祖禹、范沖,均為成都華陽縣(今雙流縣)人。范鎮參加纂修《仁宗實錄》、《起居注》、《新唐書》、《類編》等書;范祖禹是范鎮侄孫,纂修了《神宗實錄》、《唐鑒》,并擔任司馬光修撰《資治通鑒》的主要助手;范沖是范祖禹長子,曾主持重修宋神宗、宋哲宗兩朝實錄。三范在中國史學、文學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,范祖禹所撰的《唐鑒》12卷,被譽為"深明唐三百年治亂"的史學名著。
【設置益州交子務】
"交子",中國最早的紙幣,是商人之間貨款的支付憑證。"交子"最早出現在公元1008年,初在成都民間發行流通。北宋仁宗天圣元年(1023),宋朝政府在成都設置益州交子務,統一管理交子的發行與流通。
【張獻忠據成都】
清順治元年(1644),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張獻忠攻占成都,建立大西農民政權,改元大順,自稱大西王。
【石達開就義科甲巷】
清同治二年(1863),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兵入川,攻成都未成,在大渡河紫打地(今四川石棉縣安順場)被清軍誘俘解至成都,同治二年五月初十被殺于成都科甲巷。
【創辦尊經書院】
清同治十二年(1873),四川學政張之洞集資在成都文廟街西側石犀寺附近修建尊經書院,光緒元年(1875)春建成開學。書院以人才薈萃著稱,王運、宋育仁等曾先后擔任書院山長。尊經書院培養出了大批人才,近代四川諸多"蜀學鴻儒"和杰出人物,如楊銳、廖平、宋育仁、蒲殿俊、張瀾、吳虞、吳玉章等均曾是書院的學生。清光緒二十八年(1902),書院擴建為四川省高等學堂(四川大學前身)。
【創辦四川機器局】
清光緒三年(1877),四川總督丁寶楨在成都東門下蓮池創建四川機器局,次年建成投產,這是四川最早的軍用工廠。后規模不斷擴大,辛亥革命后改稱四川兵工廠。四川機器局是洋務運動在四川最突出的成果,客觀上刺激了四川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。
【四川保路風潮】
清宣統三年(1911)五月九日,清政府宣布鐵路國有政策。當劫奪商辦鐵路的"上諭"傳到成都時,立即遭到成都立憲派的強烈反對。同年六月,清政府與英、美、法、德四國銀行團簽訂"借款合同",其奪路款、賣路權的陰謀完全敗露,成都紳商于六月十七日在岳府街鐵路公司成立保路同志會,誓死"破約保路",保路風潮迅速由成都擴及全川。九月七日,四川總督誘捕保路同志會蒲殿俊、羅綸、張瀾等人,屠殺請愿民眾,制造"成都血案"。九月八日,成都附近的保路同志軍揭竿而起,圍攻成都,全川同盟會員借機發動了武裝起義。四川保路風潮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。
大歷史,小街巷,老故事
在歷史的波瀾壯闊中,成都自帶一種氣定神閑。而構筑這座城市的歷史的,正是一條條大街小巷,和生在其中、長在其中的成都人們。
只是不知道,這些人們還會偶爾想想這座城市、那條街道的前世今生嗎,當他們想要找找在時間流逝中的痕跡時,他們又該從哪里出發呢。
幸好有了這本書,將500多條成都街巷及成都城池、河道、橋梁的命名緣由、歷史變遷,街巷中的名人掌故、趣聞逸事,重要的歷史事件與民俗活動,重要的學校、企業、地下出土的歷史文物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。
本周日在見山書院,著名巴蜀文化研究專家袁庭棟老師將攜新書《成都街巷志》,帶你回溯此刻你所站之處十年前,五十年前甚至百年前的歷史,一起聊聊老成都街巷的故事。
天府記憶
蓉城舊夢
一起聊聊老成都街巷的故事
時間:2017年7月30日(周日) 10:00
地點:成都市寬巷子22號
主辦方:四川文藝出版社
成都散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
承辦方:見山書院
恭喜您,報名成功!